公司新聞 | 豬丹毒專欄之豬丹毒死灰復燃,你了解多少?
近幾年,豬丹毒死灰復燃,不斷有豬場爆發(fā)該病。今年疫情更多于往年,據(jù)《農財寶典畜牧版》記者陳有柏報道,自春節(jié)后,豬丹毒的發(fā)病場就開始增多。目前,華南五省以及湖北、江蘇、山東等省份出現(xiàn)豬丹毒的情況較多,嚴重地區(qū)發(fā)病豬場高達30%。今年夏季,全國普遍多雨,更增加了豬丹毒的防控難度。針對豬丹毒防控,本文闡述如下。
豬丹毒疫病造成的豬只死亡
Part1病原特性
豬丹毒(SE)是由紅斑丹毒絲菌(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,俗稱豬丹毒桿菌)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,其主要特征為高熱、急性敗血癥、皮膚疹塊(亞急性)、慢性多發(fā)性非化膿性關節(jié)炎或心內膜炎與皮膚壞死(慢性)。人也可感染,稱為類丹毒。本病呈世界性分布。
豬丹毒桿菌能耐干燥,動物組織中的豬丹毒桿菌在各種條件下能夠存活幾個月,在凍肉、腐敗的尸體、干燥的血液及魚粉中長期存活,對鹽腌、酸浸、煙熏有較強的抵抗力。能夠在腌制煙熏的火腿中存活幾個月。豬丹毒桿菌容易被普通消毒劑、熱(60℃,15min)、γ射線殺死。如1%-2%氫氧化鈉、1%漂白粉、5%石灰乳、2%福爾馬林等均能很快殺死。豬丹毒桿菌的耐酸性較強,豬胃酸不能殺死,可經(jīng)胃而進入腸道而感染。
豬丹毒桿菌對青霉素、四環(huán)素敏感,對多粘菌素B、新霉素、卡那霉素不敏感。
Part2動物易感性、傳染源及傳播途徑
3月齡以上的豬只易感染本病,尤其是3-12月齡豬只易感、夏季高溫高濕環(huán)境下更易感。
最重要的帶菌者是豬,帶菌豬可以通過糞便和鼻分泌物排出豬丹毒桿菌。感染急性豬丹毒的豬隨糞尿、唾液、鼻分泌物排出大量的豬丹毒桿菌。約有35-50%的健康豬的扁桃體和淋巴組織中存在此菌,50多種哺乳動物、半數(shù)的嚙齒類動物及30多種野鳥中分離到該菌。弱堿性土壤適宜豬丹毒桿菌存活,污染的土壤在豬丹毒的流行病學上有重要意義。當不利因素降低豬抵抗力時,即使沒有從場外傳入豬丹毒桿菌,也可能發(fā)生豬丹毒,這就是內源性感染。
豬丹毒桿菌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侵入機體,吞食污染的食物和飲水是引起感染的一種主要方式,通過消化道感染(口鼻),另外也可通過損傷的皮膚(顯性傷口)及蚊蟲叮咬傳播。
Part3其它影響因素
寄生蟲感染可增加豬丹毒的嚴重性;黃曲霉素引起的隱性中毒也可增加豬對急性SE的感染性,并且也干擾疫苗接種后的免疫力的產生;有業(yè)內專家指出,藍耳、豬瘟等疾病造成的皮膚出血(隱性傷口)也會增加豬只對本病的易感性。環(huán)境和應激因素如營養(yǎng)、濕度、亞健康,特別是這些因素突然改變時,都可能引起SE。
具體誘因如下:①圈舍骯臟潮濕;②飼料濕喂,尤其是如果使用了奶類副產品,會促進病原的繁殖;③飲水系統(tǒng)遭病原污染;④攝入糞便;⑤豬只轉移、混群造成應激、傷口;⑥溫度突變、夏季高溫;⑦突然更換日糧;⑧連續(xù)生產,不空舍消毒;⑨霉菌毒素超標;⑩病毒感染,尤其是繁殖呼吸綜合癥和流感;?棲息區(qū)墊有稻草的豬舍更易發(fā)生,因為丹毒桿菌可在稻草(豬糞)中存活。
Part4臨床癥狀
豬丹毒桿菌血清1型(通常是1a型)和2型比較常見,1a型主要來自于急性敗血性病例,2型主要來自于疹塊型、關節(jié)炎病例。不常見的血清型(3-26型和N型)對豬的毒力都比較弱。
SE的臨床癥狀通??煞譃?類:急性、亞急性和慢性。
急性敗血型:流行初期,一頭或數(shù)頭豬,無癥狀突然死亡;隨后豬群中有的豬只表現(xiàn)為體溫升高,高熱稽留,40℃-42℃,甚至更高,體溫高的病豬可能表現(xiàn)出顫抖的癥狀;食欲或完全廢絕,有的嘔吐,生長豬和老齡豬糞便干燥,而保育豬表現(xiàn)為腹瀉;嚴重的表現(xiàn)為呼吸困難,呼吸加快;走路時,表現(xiàn)僵硬,如踩高蹺狀;皮膚成片暗紅色或遍及全身,尤其是耳根、背、腹和四肢最為明顯,俗稱“大紅袍”,過去往往誤診為豬瘟。
大紅袍癥狀
敗血型并發(fā)疹塊型的,可在胸、腹、四肢內側、耳、頸、背部皮膚上,出現(xiàn)大小不等的菱形疹塊病灶(俗稱打火印),指壓紅色暫時消退(特征性皮膚病變)。剖檢可見脾臟腫大,呈櫻桃紅色;腎臟淤血腫大,呈暗紅色,有“大紅腎”之稱,切面皮質有出血點;肺臟淤血水腫;心內外膜有出血點;胃底及幽門部黏膜彌漫性出血,十二指腸及空腸前段黏膜出血性炎癥。全身淋巴結腫大、出血。治愈后,皮膚壞死、脫落。病程3-4d,病死率可達80%左右。
打火印
脾臟腫大
大紅腎
亞急性疹塊型:以皮膚上出現(xiàn)疹塊為特征,在背、胸、頸、腹側及四肢的皮膚上,出現(xiàn)大小不等的疹塊,有方形、菱形、或不規(guī)則形,或融合連成一大片,疹塊部稍凸起皮膚表面,初期指壓褪色,后期淤血、藍紫色、指壓不褪色。隨著疹塊出現(xiàn),體溫下降,病勢減輕,數(shù)天后疹塊逐漸消退,凸起部漸下陷,最后形成干痂,表面脫落而自愈。良性經(jīng)過,此型病程約10-12天,死亡率低。個別病例也有轉為急性或慢性的。
慢性型:①慢性心內膜炎:消瘦、貧血,體弱無力,不愛走動,驅趕跑動時呼吸困難,聽診時心跳加快,心律不齊,亢進,有雜音;很難治愈,通常由于心臟麻痹而突然倒地死亡。剖檢常見心臟房室瓣有疣狀心內膜炎,瓣膜上有灰白色增生物,呈菜花狀。②慢性關節(jié)炎:主要侵害四肢關節(jié),表現(xiàn)為關節(jié)腫大,關節(jié)囊增厚,在關節(jié)腔內有纖維素滲出物,初熱痛,行走步態(tài)僵硬,疼痛、跛行,喜臥,甚至不能行走和站立,食欲也時好時壞,生長發(fā)育遲緩。③皮膚壞死:肩部、背部皮膚發(fā)生壞死,皮膚發(fā)黑變成較硬厚痂,和皮下組織分離,猶如南方遮雨的破蓑衣一樣,覆蓋于背部,2-3個月脫落留下無毛色淡的疤痕。有時見到病豬的耳殼、尾巴末梢、蹄殼發(fā)生壞死脫落。如有繼發(fā)感染,則病情復雜,病程延長。
Part5診斷及防控
臨床和細菌學檢查是診斷急性SE最可靠的手段,急性SE在臨床上往往很難與其他敗血癥相區(qū)別。但是,如果進行綜合考慮,以下方面可作為參考:①一個豬群沒有發(fā)病前兆,突然死亡幾頭豬,體溫高,四肢僵硬;②多發(fā)于炎熱多雨的夏季,3-6月齡生長豬多發(fā);③急性表現(xiàn)高熱稽留,皮膚潮紅,病變脾腫大,呈櫻桃紅色,腎淤血、腫大,大紅腎,胃底部彌漫性出血,十二指腸、空腸出血性腸炎;④亞急型,背、胸、腹、四肢等處皮膚,凸出皮膚的菱形疹塊;⑤慢性表現(xiàn)為心膜炎、關節(jié)炎和皮膚壞死型;⑥青霉素治療效果好。
豬丹毒的預防:
1、加強飼養(yǎng)管理,保持圈舍干燥,全進全出,定期消毒,減少應激因素。
2、免疫接種:
雖然抗生素尤其是青霉素對本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,但僅靠抗生素治療,本病容易復發(fā),且開始治療時可能已造成一定的無法挽回的損失,另針對豬丹毒桿菌1a型對抗生素易產生耐藥性,故針對本病,豬場應進行有效的免疫接種;
豬丹毒的潛伏期1-12天,若在潛伏期使用豬丹毒活苗,會提前激發(fā)本病的爆發(fā),且隨后的抗生素治療,也會使活苗的免疫效果喪失;而滅活苗免疫則不受抗生素的影響,常規(guī)免疫及緊急接種均可,故推薦豬場使用豬丹毒滅活苗進行常規(guī)免疫接種。
發(fā)生豬丹毒后的措施:
1、將病豬立即隔離。
2、豬舍、飼槽、飼喂用具及環(huán)境進行消毒;豬糞及廢棄物等集中堆肥;病死的豬及內臟器官等應深埋或無害化處理。
3、治療: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診斷,及時治療??股丿煼ǎ呵嗝顾厥侵委熦i丹毒的首選抗生素,大劑量肌肉注射,每日肌注2-3次(半衰期6小時)。經(jīng)驗指出,經(jīng)過治療后,病豬體溫下降,食欲和精神好轉時,仍須繼續(xù)再注射2-3次,以鞏固療效,防止復發(fā)或轉為慢性。群體添加阿莫西林10天左右好轉,為防復發(fā),建議加藥15-20天。
4、加強個人防護,屠宰、解剖及檢驗人員應加強防護工作,免受豬丹毒桿菌的感染。
(天邦生物 郭海榮)